自然資源部發(fā)布全國綠色礦山名錄,非金屬礦屬“大頭” 362家占比38% 更新時間:2020-07-20 點擊次數(shù):767次
為推動礦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,加快綠色礦山建設(shè),按照《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(guān)于做好2019年度綠色礦山遴選工作的通知》(自然資辦函〔2019〕965號)要求,在企業(yè)自評、第三方評估、省級推薦基礎(chǔ)上,經(jīng)實地抽查、材料審核和社會公示,2019年,29個省(區(qū)、市)推薦礦山1024家,最后納入名錄礦山953家,其中,555家礦山為新遴選,398家為原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。
綠色礦山遴選工作以各省上報為基礎(chǔ),從省份分布來看,數(shù)量前10位的省份為:河南76家、山東72家、安徽66家、山西64家、河北58家、湖南55家、浙江54家、湖北54家、內(nèi)蒙古52家、廣東51家。數(shù)量少于5家的省份分別是:寧夏3家、天津1家和重慶1家。
將29個省份劃分四個區(qū)域,分別是東部地區(qū)(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山東、廣東、海南)、中部地區(qū)(山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)、西部地區(qū)(內(nèi)蒙古、廣西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、新疆),以及東北地區(qū)(遼寧、黑龍江、吉林)。經(jīng)統(tǒng)計,東部地區(qū)287家,占30.1%;中部地區(qū)350家,占36.7%;東北地區(qū)76家,占8.0%;西部地區(qū)240家,占25.2%??傮w看來,中部地區(qū)數(shù)量最多,其次是東部地區(qū),再次是西部地區(qū),且由于東北地區(qū)僅涵蓋3個省份,故相比其他區(qū)域相對較少。
按礦種分析,能源礦產(chǎn)252家,占26.4%(其中,煤炭222家,占23.3%);黑色金屬礦產(chǎn)95家,占10.0%;有色金屬礦(含金銀)236家,占24.8%;其他金屬礦(稀土金屬、稀有金屬、稀散金屬等)5家,占0.5%;非金屬礦362家,占38.0%;地熱礦泉水3家,占0.3%??傮w看來,非金屬礦產(chǎn)占比最高,其次是能源礦產(chǎn)和有色金屬礦產(chǎn)。
按開采方式分析,地下開采533家,占56.0%;露天開采359家,占37.7%;露天地下聯(lián)合開采60家,占6.3%。露天開采方式的綠色礦山少于地下開采。
按礦山規(guī)模分析,大型礦山573家,占60.2%;中型礦山292家,占30.7%;小型礦山87家,占9.1%。大中型綠色礦山所占比例超過90%,達到了90.9%,說明目前全國范圍礦山規(guī)模越大對綠色礦山建設(shè)的重視程度越高,這也是我們進行綠色礦山建設(shè)前期的主要目標所在。
來源:自然資源部
- 上一條:
干粉砂漿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
2020-07-20 - 下一條:
資訊!年產(chǎn)3500萬噸砂石礦出讓后——河南1.79億噸花崗巖砂石礦,3.7億元起拍
2020-08-01